- 万丽;黄志营;孙志健;王立刚;田袆兰;
葫芦岛钼矿长久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钼矿开采地之一,由于早年选矿技术及药剂的限制,在过去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进程中,堆积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老尾矿。本论文针对钼品位为0.15%的老尾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通过粒度筛析发现该尾矿样中钼矿物粒度极细,78.61%的钼金属量集中在0.020 mm以下。镜下观测发现大量钼矿物在0.005 mm左右,浮选难度较大。通过大量选矿试验研究发现:添加碳酸钠可有效分散细泥矿浆,同时采用矿冶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钼捕收剂BK341H,可对微细粒级钼矿物进行有效捕收。最终闭路试验可获得钼精矿的钼品位为31.83%,回收率为69.93%。
2025年05期 v.49;No.24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卜显忠;李奕霖;董燧珍;赵军;晁彦德;任强;何川;阳建国;康玉清;王萍;张荥斐;薛季玮;
为提高陕西某钼矿选别指标,系统研究了磨矿介质配比、介质充填率、磨矿浓度和料球比等参数对磨矿产品粒度分布及钼品位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特定钢球配比方案II,在充填率为40%、磨矿浓度为65%、料球比为0.7时,可获得较高的合格粒级占比,且有利于脉石矿物优先磨细解离。浮选对比试验进一步证实,优化后的磨矿产品经一次粗选和两次扫选,钼精矿最终回收率达83.39%,显著优于合格粒级占比为50.08%的磨矿产品。
2025年05期 v.49;No.244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刘明宝;刘东;南宁;符会敏;王进;李昂;张延臣;张广林;余富良;
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利用SEM等手段对造球焙烧和粉矿焙烧两种技术路线中钒的浸出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074 mm含量占85.4%,焙烧温度为860℃,焙烧时间为12 h,浸出温度为80℃,硫酸质量分数为6%,浸出时间4 h,固液比为1∶2时,石煤钒矿造球后焙烧-浸出工艺可取得钒回收率为91.2%的指标;在-0.074 mm占83.2%,焙烧温度为870℃,焙烧时间为20 h,浸出时间5 h,浸出温度70℃,硫酸质量分数为6%,固液比为1∶2时,粉矿直接焙烧—酸浸工艺获得的最佳钒浸出率为86.2%。同一矿样造球焙烧—浸出工艺指标要优于粉矿焙烧—浸出工艺,SEM检测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相关研究可为石煤提钒工艺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5期 v.49;No.244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李杰阳;陈明波;李蜜蜜;刘翔;
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锡铜钨多金属矿石中锡、铜、钨、铁、硫、砷含量的检测方法,对谱线选用、酸溶解和碱熔融试样预处理环节等各项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了在10%盐酸-0.2 g/L酒石酸-1%磷酸溶液体系中测定锡、铜、钨、铁、硫、砷6种元素的含量,检出限0.002~0.130μg/mL、检测下限0.006~0.390μg/mL。样品测定结果RSD(n=11)在0.46%~1.3%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7.8%~105.1%之间。
2025年05期 v.49;No.244 3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权斌;
建立微波消解-ICP-OES联用技术,用于钼精矿中主量元素钼及伴生微量金属(Mo、Cu、Pb、Zn、Fe、As元素含量)的高效分析。采用HNO_3-HCl-HF混合酸体系与梯度消解程序,优化ICP-OES参数及内标校正。方法线性范围宽(Mo:10~5 000μg/g,元素:0.1~200μg/g),Cu、Pb、Zn、Fe、As,检出限为Cu 0.03μg/g、Pb 0.05μg/g、Zn 0.10μg/g、Fe 0.07μg/g、As 0.02μg/g,加标回收率92.4%~106.8%(n=11,RSD≤3.5%)。前处理较YS/T 555.1-2009(钼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钼量的测定钼酸铅重量法)中的湿法消解方式溶解样品酸使用量减少60%,时间缩短至1.5 h,适用于高基体钼精矿样品的快速精准检测,为资源评价与绿色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5期 v.49;No.24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